9月9日,印度媒体《欧亚时报》发布了一篇引人注目的报道,详细介绍了印度自主研发的超音速巡航导弹布拉莫斯最新改进型号BrahMos-NG即将进行测试的消息。报道中充满信心地表示,一旦这款导弹测试成功,将彻底改变印度空军(IAF)的战略态势,使其从传统的防御型空军转变为具有强大威慑力的进攻型空军。更引人深思的是,报道暗示这款导弹的部署将显著提升印度对周边国家共赢优配,甚至对北方大国的战略威慑能力。
在此,我们应当对印度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进展表示祝贺。然而,值得深思的是,布拉莫斯导弹项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98年印度与俄罗斯的合作研发,至今已经持续了整整27年。更耐人寻味的是,在印度雄心勃勃要建造首艘核动力航母的报道中,配图竟然误用了中国003型航母福建舰的照片,这一细节引发了广泛讨论。
展开剩余79%《欧亚时报》在报道中特别强调,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正在积极扩大生产规模,通过增加生产设施和提高产量来降低单位成本,以期获得更多国际订单。报道认为,这些举措标志着印度国防战略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,从被动防御逐步转向更具威慑力的主动进攻态势。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首席运营官奇卢科蒂·钱德拉塞卡尔在接受塔斯社采访时透露,俄罗斯方面也表现出采购该导弹的意向。他表示:印俄双方正在共同努力降低导弹生产成本,以满足国内外订单需求。为此,我们正在与俄罗斯合作伙伴携手提升生产能力。
布拉莫斯导弹是印度近年来为数不多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武器项目,因此一直受到印度媒体的高度关注。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·辛格曾公开表示,已有14个国家对该导弹表示出采购意向。然而,客观分析表明,这款导弹的实际作战效能可能被高估,其威慑力可能仅限于南亚地区的小型国家。
深入分析布拉莫斯导弹的发展历程,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。该导弹源于1998年2月12日印俄合资成立的布拉莫斯航空航天公司,其技术基础主要来自苏联时期研发的P-800缟玛瑙导弹。核心的冲压发动机技术虽然如今已较为普遍,但在当时确实属于先进技术。这种发动机利用超音速气流通过特殊设计的进气道产生激波,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过程实现高效燃烧。
值得注意的是,布拉莫斯导弹的研发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:从1998年立项到2001年首次试射仅用3年,但此后每隔3年左右才有一次技术突破。更关键的是,在2001年至2016年间共赢优配,导弹射程一直停留在290公里,直到2016年印度加入《导弹技术控制协议》后,俄罗斯才解除技术限制,使射程提升至400公里。这一现象暗示,在相当长时期内,该项目的核心技术实际上掌握在俄罗斯手中。
2019年推出的空射版布拉莫斯重达2.5吨,仅适合苏-30MKI战机的机腹挂载,严重限制了作战灵活性。为此,印度从2015年就开始研发轻量化版本BrahMos-NG,目标是将重量降至1.5吨,使每架战机可挂载3枚。然而十年过去,该项目仍在测试阶段,进展缓慢。
与中国的发展轨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在1990年代引进俄罗斯导弹技术后,迅速消化吸收并实现创新突破。中国研发的YJ-12超音速导弹在2009年服役,末端速度达4马赫;更先进的CJ-100导弹射程达3000公里,全程保持4马赫速度;而YJ-19和CJ-1000高超音速导弹更是采用了领先全球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技术。
在航母建造领域,印度的雄心与现实也存在明显差距。虽然高调宣布要建造核动力航母,但其首艘国产航母维克兰特号实际上大量依赖外国技术:设计来自意大利,特种钢材依赖进口,关键系统都需要外购。相比之下,中国已完全掌握航母建造技术,003型福建舰更是采用了先进的电磁弹射系统。
综上所述,印度在国防科技领域虽然展现出雄心壮志,但在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、项目执行效率等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。与中国相比,两国在相似起点下却走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,这一现象值得深入思考。印度要实现真正的国防自主,仍需在基础科研、工业体系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远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